登入 │ Help
    • 了解基金會
    • 業務計畫
    • 榮耀紀事
    • i 無限數位公益
    • 數位學習中心
    • 普及服務
    • 網路素養教育推廣
    • 影像教育
    • i 無限數位公益
    • 5180即時捐
    • 通訊救助
    • 重大災難救助
    • 企業志工
    • myfone行動創作獎
    • 菁英講座
    • 戶外音樂會
    • 數位教材
    • 新聞中心
    • 精采活動回顧
5180即時捐
合作社團
行動勸募
首頁  > 5180即時捐  > 合作社團
分享
twitter
plurk
facebook

荒野保護協會

以溫柔而堅定的公民力量守護環境---認識荒野保護協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於1995年6月25日,以教育推廣、棲地保育等方式,守護臺灣的自然生態環境。全臺共有總會、11個分會、12個聯絡處、4個荒野海外夥伴,擁有1萬6千多個會員,用公民的力量參與自然守護任務。

> 受贈單位代碼
53
 
> 連絡電話
(02)2307-1568
 
> 網址
www.sow.org.tw
 
> 單位介紹

以溫柔而堅定的公民力量守護環境---認識荒野保護協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於1995年6月25日,以教育推廣、棲地保育等方式,守護臺灣的自然生態環境。全臺共有總會、11個分會、12個聯絡處、4個荒野海外夥伴,擁有1萬6千多個會員,用公民的力量參與自然守護任務。

荒野保護協會宗旨

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臺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

荒野保護協會任務

1.保存臺灣天然物種

2.讓野地能自然演替

3.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

4.提供大眾自然生態教育的環境與機會

5.協助政府保育水土、維護自然資源

6.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

環境教育守護

荒野保護協會相信用最柔性的環境教育,每年舉辦上千場的解說活動,帶領上萬民眾了解自然、認識環境問題,進而發自內心為自然發聲,終能逐漸改變被過度破壞的環境,往「棲地守護」的宗旨邁進。

解說教育-實際記錄與生態體驗新開拓

2015年荒野保護協會於全臺共有47個自然觀察定點,於地球日時進行全臺同步生態調查,未來持續每年定期同步棲地調查,留下生態演替的田野記錄。

推廣講師-為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發聲

講師到各級學校、機關、社團、企業、社區等進行推廣,90分鐘演講、上百張精彩影像,迅速帶領聽眾神遊高山、海洋、森林、溼地,認識臺灣的獨特之美,並對現今環境遭受破壞產生警覺與行動。 

兒童環境教育-為公民教育向下紮根與翻轉

透過自然體驗班、自然觀察班、自然物創作班、兒童營、長期陪伴弱勢兒童營、親子工作假期及校園推廣計畫等,推動兒童環境教育,建立兒童與臺灣土地的連結。

親子團-在自然中學習愛與成長

由幼稚園大班至高二的孩子及家長組成的團體,透過環境教育讓親子共同學習,以生態、生活、生命之三生教育,施行長達12年的親子自然教育。 

多元化志工群組齊努力

致力發展多元的志工群組,期望在環境保護上多角化發展:綠色生活地圖的在地推廣、鄉土關懷群組議題推動與遊說、國際事務群組與國際接軌、氣候變遷小組關注氣候議題與能源議題、特殊教育群服務身心障礙者與家庭成員、原住民群組推廣原住民之生態智慧等事務、研究發展群組成立育輔志工及編採志工,透過文字及影像報導影響社會大眾,以公民行動守護環境。

棲地守護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迄今20年,棲地守護是協會的宗旨,更是重要發展方向。透過各種方式取得棲地管理與監護權後,進行守護行動,如棲地改善、移除外來種、生態調查、棲地巡守、棲地環境教育、友善農作等,達到長期守護任務。 

棲地認養與委託管理

統計至2014年底,協會第11年認養「臺北五股溼地生態園區」與「臺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並接受地主委託進行「高雄蓮花池溼地」棲地管理,以及與地主共同經營的花蓮「白鷺橋溼地」、「幸福湧泉溪」與「荒野三號溪」,更於今年下半年新增了「臺北翠山里台北樹蛙棲地」的管理。

環境信託的新里程

自然谷環境信託案於2014年6月底屆滿,歷時3年信託期,經與委託人充份討論後,決議轉委託予環境資訊協會,各界樂見自然谷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

執行專案研究調查計畫

包含7項政府標案計畫及2項由志工自發性組織團隊進行的調查計畫,包含「金門浯江溪口互花米草移除計畫」、臺中分會「高美溼地進行互花米草移除作業」、新竹分會「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的紅樹林清除計畫」等。

持續經營教育基地與溼地植物庇護中心

「臺北淡水自然中心」、「高雄悟洞自然教室」、「花蓮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臺北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宜蘭雙連埤環教基地」經營管理,執行環境教育活動、課程方案規畫、教案執行等工作,並朝著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的方向努力。

展望未來

持續並擴大守護棲地面積,並推動保育計畫,如「都市公園生態化運動」、「河川流域溼地生態守護」及「以棲地保育為目的之友善農耕計畫」。亦將嘗試進行募款租地、購地,呼籲全民參與,並建構棲地資料庫、開辦環境議題工作坊以提升守護意識、建立棲地維護管理手冊等。

海洋守護

自2007年開始,荒野保護協會開始從陸地邁入海洋守護,辦理海洋倡議相關活動:海洋巡迴影展、海洋藝術教育展覽、愛海講座等多元化方式,邀請全民共同重視海洋生態。

2011年荒野保護協會發起「愛鯊DNA檢測計畫」,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教授合作,聯手號召近千名民眾捐款、16縣市志工採集鯊魚肉樣本,進行DNA解碼與分析,促成2012年漁業署新規定:全魚上岸,鰭不離身。更獲得國際學術與保育界的重視,於2013年11月19日登上國際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開台灣海洋保育運動先例。

近年來,荒野保護協會持續針對海洋廢棄物做監測,並每年於國際淨灘日舉辦全臺灣淨灘活動、定期舉辦推廣講座、2014年海洋減塑青年行動論壇、2015年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呼籲全民、政府、企業、各國減少使用一次塑膠製品,共同恢復海洋的清淨。 

荒野保護協會全臺分會

荒野保護協會11個分會於各地發揮在地能量,共同守護臺灣生態。

臺北分會:持續進行政府委託五股溼地、富陽公園經營管理、推動城市公園生態化運動以及淡水河流域重要溼地的復育保育教育推展。

桃園分會:進行低海拔山林守護、埤塘生態系統以及艷紅鹿子百合復育。

新竹分會:大山背護蛙行動、食蟲植物區復育保育、友善農耕、香山溼地守護為主。

臺中分會:以校園環境教育推廣以及高美溼地守護為主要項目。

雲林分會:參與諸羅樹蛙棲地的生態調查和守護行動、生態社區發展。

嘉義分會:參與諸羅樹蛙棲地的生態調查和守護行動、生態社區發展。

臺南分會:重點在三崁店諸羅樹蛙守護、市民環境教育。

高雄分會:透過協力造屋建立悟洞自然教室及大社觀音山蓮花池溼地之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

臺東分會:以友善農耕、守護海岸和野溪環境為主要項目。

花蓮分會:參與東部發展對環境的影響議題,於光復地區經營3個溼地自然中心:馬太鞍自然中心、白鷺橋自然中心、湧泉自然中心,並進行復育保育和教育工作。

宜蘭分會:側重在里山倡議,執行非保護區的保育項目以及雙連埤的環境監測、教育推廣。

 
> 手機即時捐
台灣大哥大用戶手機直撥5180再按53
 
> 其他捐款方式

愛心沒有界限,若您不是台灣大哥大用戶,您也可以利用以下方式捐款:

在大環境不景氣之下,須要更多的支持,不論是資源的引薦、資金的協助或是人力的參與,因此請您持續給我們指教,點滴足以集匯大力量,讓荒野在守護環境之路上不停歇!

詳洽https://www.sow.org.tw/faq/50/1690

台灣大哥大基金會 版權所有 © 2011 Taiwan Mobil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聲明│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連絡我們│台灣大哥大官網│FAQ